艾灸问题解答*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可联系。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 > 艾灸产品 > 艾灸书籍 >

第六章艾灸操作规范与流程

来源: 艾灸书籍 74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灸量指的就是施灸的剂量,灸量原则要火足气至,适度而止。施灸的最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施灸部位以及病情而定。

第六章艾灸操作规范与流程  

第一节艾灸操作基础知识  

一、灸量

1.灸量  
灸量指的就是施灸的剂量,灸量原则要火足气至,适度而止。施灸的最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施灸部位以及病情而定。艾柱灸通常以艾柱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计算灸量:艾条灸以燃轮文条的长度和时间计算灸量:些现代灸疗仪器的灸量则以时间、电流量等参数为标准。教原则大致写艾姓灸类似。
艾灸操作基础知识    
2.壮数和大小  
“壮”是““壮”与“灼”的意思,一杜就是对人体进行次烧灼。取义为灸一次,壮一次。杜是个量词,如艾柱的壮数:艾灸时,每燃烧完一个艾注,则被称为壮。壮有大有小,将艾绒捏成来粒大小的圆惟状,这是小灶,这么灸下为小壮:将艾就捏成黄豆大小的团难状为中注,灸一下为中社:将艾绒捏成莲子大小,是大庄,灸一下为大壮。
3.灸量的选择  
对于灸量的选择,按古今医家的经验,大致上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根据个人情况定灸量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定灸量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是不同。古人按照年龄定灸量,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以壮年为限度,称随年壮。而且还要考虑体质情况,并根据男女生理、病理的差异而定灸量大小。另外,由于种族差异,灸量对身体的影响也不一样。  
②根据实际病情定灸量  
定灸量还要因病制宜,病情深痕,一般选择大灸量。如《备急干金婴方》中“凡宫杜数者,若丁杜遇病根深笃,可倍多于方数”;如果灸治急症、壮数也宜多,灸量也要大。而年老或体弱之人采用的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病在浅表、灸量可小;在内则灸量宜大。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也须大。  
③根据施灸部位定灸量  
不同的部位对灸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所取穴位在皮肉厚实处应选大灸量,皮内浅薄的地方应以小灸量,(备急干金要方》中说道:“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则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生少”  
④根据环境、气候来定灸量  
正确的定灸量,不仅要考虑到病人体质和病情,还要根据外界的环境和气候来定,不同的地城和不同的季节都应该不同对待,比如说,北方天气较冷,风寒凉洲,灸量宜大,而南方气候温暖,灸量要小,季节上来讲,夏天炎热,阳气盛、灸最要小,而冬日灸量宜大,时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觉。有的仅与  
⑤根据灸中感觉定灸量感镜一种是幽灸时的处的传导感觉,如隔嘉灸中的国多  
求局部湿热感,有的财要求有质灼感,可按味时停灸。这也是艾美时,要根据病人的感觉,来定灸量,病人的物以控制。另一,水可按病人的描速加种控制灸量的依据。  
治疗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艾建大则火力强,在布灸时,通过海湖  
⑥根据艾炸的大小定灸量一个重要因素,对直接灸而言。烫性的大小也是影响艾灸效果的这个问题。透当大小之文好以控制灸量。对于又条灸,则不需要考虑  
将规定的社数,次灸完为顿灸,⑦根据施灸的次数定灸量分次灸完桃报灸。对休用茫者的方式控制灸量,以防止不良反应,取得预期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参考以下要求:  
(1)儿童:宜艾灶小、艾条细、壮数少。(2)成人:宜艾娃大、艾条粗、壮数多。(3)妇女:宜艾灶小、艾条细、壮数少。(4)肥胖者:宜艾炷大、艾条租、壮数多。(5)瘦人:宜艾性小,艾条细、壮数少。(6)体弱者:宜艾柱小、艾条细、壮数少。(7)体壮者:宜艾娃大、艾条粗、壮数多。(8)初次灸者:宜艾注小、艾条细、壮数少。(9)体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可用小生分次施灸,  
(10)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条细,反复更换、不可燃近皮肤。(11)感觉迟钝者:艾炷可大,艾条可粗,壮数可多。  
(12)功能充进之疾患:艾注宜大,艾条宜租,壮教宜多。(13)功能减退之疾患:艾炷宜小,艾条宜细,壮数宜少。  
另外腰背腹部可大可多,头面陶都不宜大注多壮。肩股皮厚肉多:可大可多四肢末端皮薄多庙,宜小宜分沉寒痛冷,阳气欲脱,必须大姓多壮: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  
及头四肢等肌内视薄处,可以通过报多  

二、灸点  

1.敏感点  
敏感点指的是在病理状态下体表出现的感觉高度敏感的穴位。可以利用指压或探针、探棒、毫针针柄等在受试者体表定的穴位上进行点压,当被检查者主诉某一部位有痛、酸、麻、胀、沉、灼热、针剩样、触电样传导等任何一种感觉时,这一点即是敏感点。例如临床常见的传染性肝炎的敏感点多为中都,肾病的敏感点是三焦俞、肾俞,心胸疾病的敏感点是郗门,胃病的敏感点是梁丘、足三里,肠病的敏感点是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地机,肝胆病的敏感点是右期门、日月、膈俞、肝俞、胆俞等。敏感点常出现于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下台穴、五输穴等部位,耳穴、鼻穴、面穴、手穴、足掌部穴位也常作为被检查部位。  
2.反应点  
反应点是指在病理状态下,经络狮行线上反应病证的脑穴。经络线上的反应点,随着身体的机能状态变化而变化,或出现,或消失,或发生上下位置的移动。临床上选取反应点来治疗疾病,就是阿是穴的应用。  
3.嗜热点  
有的穴位不敏感,灸几次以后就敏感了,这也是向愈的表现。有的六位特别客欢很热就被称为暗热点,灸过几次以后,这个热点就不大板感了,这是灸法有效的表观。

三、灸疮  

灸疮指的是在直接灸中,用艾生直接灼灸穴位使灸处皮肤起泡后出现的无菌性化脸现象。一般约经过20-40天,灸疮结面脱落,局部遭留永久性痕痕。为防止感染并发其它炎症,可在灸处敷贴药膏,并保持清洁。正常的灸疮脓液较淡,多为自色:若感染细菌而化脓,脓色多为黄绿。灸疮发写不发和疗效有密切关系。凡用艾炷原痕灸法,务必使其发灸疮。古代中医应用疤疾灸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用艾城做成米粒大小的锭上实下圆,直接在皮肤上规,快烧没时熄灭,为一生,反复灸多注,病指全无。有“灸先若发,去病似把抓”之说。还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的都是衡痕灸。灸疮是将我们身体里的病邪祛除体外的一种表现,常表现力配底甚至流胶,通常也叫灸花。古代的疤痕灸出现灸疮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定要灸到流胶生疮才认为能摔除病邪达到效果。现代艾灸多用的是温灸和悬灸,和原来的感痕灸不同,温灸和悬灸也可能出现种正常的邪气外摔反映。通常表现为局部起小水泡,成水泡里有少量脓液。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太惊慌,灸花和费伤是不同的。  

四、艾灸体位选择  

1.艾灸体位的选择原则  
体位是否合适,对于正确取穴和进行灸疗操作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部分重症和体力衰弱的人,体位的选择更为重要。不舒服的体位,操作期间,往往可因病人移动肢体而引起意外。选择体位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选择体位要以施灸者能正确取穴,操作方便,病入肢体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一种能将施灸部位绿露于外的体位。  
③由于治疗的需要和某些穴位的特点而必须采取不同的体位时,应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灵活掌握。④灸疗操作时,-般可采取卧位,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的初次使用者。⑤嘱附病人尽量把肢体放得舒服自然,在施灸时不可随便移动,以免艾注倾倒。  
⑥在天气案冷,室温较低时,灸疗操作宜注意缺少皮肤的暴越面,或适当减少灸疗时间,以防受凉。  
2.艾灸体位  
①仰靠坐位:仰靠坐位主要适用于头、面、颈前和上胸部的穴位。②俯伏坐位:俯伏坐位主要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的穴位。  
③俯卧位:俯卧位主要活用子背部和下肢后得以督款、太用经为主的穴位。脐下可放枕头,以便背部肌肉舒展平坦。  
④仰厨位:仰卧位上肢平放,下肢放直或微照。主要适用于头部、而部、胸腹、上肢内侧及外侧、下肢前外侧以任脉,足三阴经、阳明经为主的穴位。  
⑤制卧位:侧卧位主要适用于适用于上身侧面,上肢外侧面,下肢外侧面以少阳经为主的穴位。非灸侧在下侧卧,上肢放在胸前,下肢伸直。  
3.艾灸时的肢体常用姿势  
①仰掌式:仰掌式主要可以应用于取上肢屈(掌)侧(手三阴经)的穴位,②曲时式:曲时式主要应用于取上肢伸(背)侧(手三阳经)的穴位。③屈膝式:屈膝式主要适用于取下肢内外侧和膝关节处的穴位。  

五、施灸顺序  

艾灸的顺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背部后胸腹,先头面后躯干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先施灸小艾柱,后施灸大文庄:先施徒文住数少,后施灸艾注数多的原明。正如千金要方.针灸上)所言:“凡灸当先阳后明。灸从头向左而新下,次后从头向右面案下,先上后下”,(四生子明蒙灸经》也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如不按这种顺序进行,取其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如不按顺序,先灸下面后灸头部,病人往往有面烘热,咽干口燥等不适感。即便无此后遗症状,颠倒乱灸,可致病人反复改变姿势,拖长灸疗时间。  
当然,临床施灸,也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病制宜,特殊情况,宜灵活掌握。

相关内容推荐

与”第六章艾灸操作规范与流程“相关图片

推荐阅读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与”第六章艾灸操作规范与流程“相关文章

百科 艾草 技术 培训 加盟 穴位 资讯 学习 产品 图片 专题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