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问题解答*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可联系。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 > 艾灸产品 > 艾灸书籍 >

中篇第一章:经络腧穴各论足太阴脾经

来源: 艾灸书籍 54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中篇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各论
(四)足太阴脾经(共21穴)
经脉循环: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阙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牌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脉:过照流注于心中,与心经相接。
主要病候:胃臨痛,食则呕,噯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主治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见图2-3-4。
(1)隐白五输之一-,本经井穴;五行属木。
[释名]“隐”.藏也。穴在足大趾内侧端,是处皮肤常隐而色白,故名。[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功效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灸法]D《铜人》灸三社。②X甲乙》:宜灸三壮。;
(2)大都五输穴之一,本经荥穴;五行属火。
[释名]原意为大的都城。该处皮肉丰盛,故名。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ot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效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胀。
(3)太白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脾之原穴。
[释名]为星象名,即金星。脾
图2-3-4足太開脾经
属土能生金,故名。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启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功效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持漏,脚气,体重骨酸。:[配伍]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灸法1①《铜人》:负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4)公孙本经络穴;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冲脉。
[释名]古代诸侯之孙称“公孙"。此处为脾之络脉分支,其义同,故名。[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配伍]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
.[灸法]①《铜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5)商丘五输穴之一-,本经经穴:五行属金。
[释名]“商”。五音之一,金声:“丘",土山。穴为足太阴之经穴,五行属金,位于突起之内踝前下,故名。
I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功效主治]腹胀,泄泻,便秘,黄疽,足踝痛。[配伍]配气海、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灸法]①《铜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6)三阴交交会穴之--,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释名]足三阴经在此交会,故名。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瘞,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瘘痹,脚气。
[配伍]配足三里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灸法]①《铜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7)漏谷
[释名]穴在骨下凹陷处,穴似谷孔:又穴主治渗利小便、湿痹,故名。
I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迹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效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胀腾鸣。
(8)地机足太阴之郄穴。
[释名]“地”。土也,意指足太阴脾土:“机".要也。穴属足太阴之郡,为足太阴气血深聚之要穴,故名。
[定位]在小駆内側.当内踝尖与朋陵泉的達上,明陵泉下3寸。l功效主浴1腹痛,紲海,小便不利,水帥,月経不澗,痛経,遺精。[配伍]配三明交治痛経;配隠白治崩漏。
[灸怯1①《恫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五壮。
(9)明陵泉五輸穴之--.本経合穴;五行属水。
[釋名]膝之内側匁“朋",胚骨内側慄高突如“陵";保下凹陷似“泉"。穴カ足太明之合,属水,故名。
[定位]在小腿内側。当胚骨内側踝后下方凹陥赴。
l功效主治]腹胱,泄褐水脾,黄疽,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伍]配肝命、至阻治黄疽,配阻陵泉治膝痛。[灸決]《甲乙》:宜灸三壮。
(10)血海
[釋名1治疔与血有美的疾病.故名。
[定位1屈膝.在大腿内側,憤底内側端上2す.当股四失肌内側美的隆起処。[功效主治]月経不凋,崩獺,経俐,隙疹,湿疹,丹毒。l配伍]配三明交治月経不礪,配曲池洽陥疹。
[灸法]①《伺人》:灸三壮.或有素体气不足.灸太网脾経七壮。②《甲乙》:宜灸五壮。
(11)箕冂
[秤名1坐吋网膝足分幵,有如"箕".称"箕居出坐",此穴在大腱内側,因取穴姿勢而各。
[定位]在大腿内側,当血海与神冂迩銭上,血海上6寸。l功效主治]小便不利.遺尿,腹股洶帥痛。l配伍1配太冲腹股洶疼痛。
l灸法]①《伺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12)冲冂交会穴之一,足太明、厥明之会。
[釋名l垓穴可触到動脉之冲幼.脾眛到此則迸人腹部的大勹.故名。
[定位l在腹股洶外側.距耻骨咲合上線中点3.5寸,当僻外動脉搏幼赴的外側。[功效主希1腹痛,疝气.崩漏.帯下。[配伍1配大敦治疝气。
(13)府舍交会穴之一.足太明、明錐、厥明之会。
[釋名]"府"指六腑;腹部カ六腑所“舍”。又穴カ足太朔、朝錐、厥明之会,故名。[定位]在下腹部.当勝中下4寸。神冂上方0.7寸,距前正中銭4寸。l功效主治1腹痛,疝气,釈楽。[配伍]配气海治腹備。
(14)腹结
[释名]穴在大横下13寸,为“腹气之所结聚”.主治腹内诸疾,故名。[定位]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功效主治]腹痛,泄泻,疝气。[配伍]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15)大横交会穴之--,足太阴、阳维之会。
[释名]穴在脐旁,横平4寸处,较育俞、天枢平出脐旁的距离都大,又主治大肠疾,故名。[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功效主治]泄泻,便秘,腹痛。[配伍]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灸法]《甲乙》:宜灸五壮。
(16)腹哀交会穴之--,足太阴、阴维之会。
[释名]“哀”为肠鸣寶:此穴位于“腹”部,主治腹痛肠鸣,故名。[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I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配伍]配气海治肠鸣。
(17)食窦
[释名]孔穴水道为“窦”,该穴主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常有水声,似有水谷从此通过,且此大有利于食物运化、输布,故名。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功效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配伍]配腺中治胸胁胀痛。
(18)天溪
[释名]上部为天,穴在胸部乳旁,功在宽胸通乳,犹溪水畅流,故名。[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功效主治I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配伍]配膻中治胸胁疼痛。
(19)胸乡
[释名]“乡”.乡村,指胸廓之侧,大居胸廓之衡,有宽胸利屬,散郁行气,复胸清旷之功,故名。
[定位I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功效主治]胸胁胀痛。[配伍]配膻中治胸胁胀痛。
(20)周荣
[释名]“周”,周行:“荣”,荣养。穴属脾经,当肺募中府之下,脾肺经气相接处。脾气敞精,上归于勝,赖肺气敷布调节以荣养周身,故名。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2助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功效主治]咳嗽,气逆,胸胁胀满。[配伍]配腻中治胸胁胀满。
(21)大包脾之大络。
[释名I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由脾灌溉脏腑四肢,故名。[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功效主治]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配伍]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相关内容推荐

与”中篇第一章:经络腧穴各论足太阴脾经“相关图片

推荐阅读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与”中篇第一章:经络腧穴各论足太阴脾经“相关文章

百科 艾草 技术 培训 加盟 穴位 资讯 学习 产品 图片 专题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