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问题解答*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可联系。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 > 艾灸产品 > 艾灸书籍 >

中篇第一章:经络腧穴各论足太阳膀胱经

来源: 艾灸书籍 196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足太阳膀胱经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共有67个穴位,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中篇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各论
(七)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
经脉循行:起于目内晚,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颖顺部。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按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胭窝内。
足太阳膀胱经
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服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主要病候:小便不通,遗尿,癫狂,完疾,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背、臀部及下肢循行部位痛麻等。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足太阳膀胱经见图2-3-7。
(1)睛明交会穴之一,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释名]因穴在目内眦,主治目疾,有明目作用,故名。[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效主治]日赤肿骗,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宣,色自。[配伍]配球后、光明治目视不明。
(2)攒竹
[释名]“攒”指聚集;“竹"形容眉毛。其穴位于眉头,是眉毛聚结之处,故名。I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功效主治]头痛,口服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配伍]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险下垂。
[灸法1①《素注》;灸三壮。②《铜人》:禁灸。③《明堂》:灸一-壮。④《甲乙>:宜灸三壮。
(3)眉冲
[释名I因穴在眉头直上,故名。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功效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配伍]配太阳治头痛。
(4)曲差
[群名]“曲”。拐弯:“差”,差开。足太阳经脉直上抵眉冲,由此向外曲折、差开处,是为本穴,故名。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功效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视不明。[配伍]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5)五处
[释名]“处”,处所。穴居足太阳经起始第5个六位处,又距曲差5分,故名。
[定位1在尖部,当前岌隊正中宜上Iす,旁幵.5寸。l功效主袷1尖痛,目眩,癬病。l配伍]配合谷、太神治美痛、目眩。
(6)承光
[釋名]"承".指受:"光"指明,閃主治目疾,使之重新承受光明.故名。[定位]在尖部,当前爰味正中直上2.5寸.旁幵1.5寸。[主治]尖痛.目眩,鼻塞.熱病。l配伍]配百会治尖痛。
(7)通天
[釋名]“通".通迭:“天".高位。穴姓足太阻経脉至高之位.故名。[定位]在夭部,当前岌隊正中直上4寸,旁幵.5寸。[功效主浴1尖痛,眩暈,鼻寒,鼻衄,鼻端。l配伍]配迎香、合谷洽鼻疾。
[灸法1①《恫人》:灸三壮。の《甲乙》:宜灸三壮。
(8)絡却
[拜名]“絡"指咲烙:“却"指去而又述。穴当足太阻経脉“从巌人絡臍,逐出"之処.故名。
[定位1在夭部,当前岌隊正中直上55寸,旁幵1.5寸。I功效主治1尖彖,目祝不明,耳略。l配伍]配夙池洽美舉。
(9)玉枕
[釋名]枕骨名“玉枕".穴在其旁,故名。
[定位1在后尖部.当后岌隊正中苴上2.5寸,労幵1.3寸平枕外隆凸上縁的凹陥父。l功效主治]尖項痛,目痛,鼻寒。l配伍1配大椎治尖項痛。
[灸法1①《銅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10)天柱;
l釋名1“天"指尖部,上部,瑛部隆起似柱,故名。
l定位1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像之后爰隊凹陥中,約当后友隊正中旁幵1.3寸。[功效主治1尖痛.項彊,鼻塞,癲狂痾,肩背病,熱病。l配伍]配大椎洽尖俑項強
l灸法1④《絹人》:灸不及針.日七壮至百壮。@《下経》:三壮。③《甲乙》:宜灸三壮。
(11)大杼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交会穴之一.足太阻,手太阻之会。I粹名]“杼"指軸首;“杼骨"即第1椎骨,指大椎骨。穴居杼骨之端,骨会在此,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幵15寸。l功效主治]咳暾,岌熱,項彊,肩背痛。[配伍1配肩中命、肩外侖治肩背痛.
[灸法1①《恫人》:灸七壮。②《明堂》:禁灸。③《下経》、《素往》:灸三壮。④《資生》云:非大急不灸。⑤《甲乙》:宜灸七壮。
(12)凡冂交会穴之一.督脉、足太旧之会。
[料名1“凩"指气,又指夙邪;出入之姓カ“コ"。穴居項背部,属于畴胱経,謗胱主--身之表,是六カ肺气出入与凡邪犯人之付戸.故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幵1.5寸。[功效主治1仂夙,咳嗽,岌烋尖痛,項強,胸背痛。
[配伍]配肺命、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佚凩咳嗽。[灸法1①《明堂》:灸五壮。②《甲乙》:宜灸五壮。
(13)肺兪背命穴之一,肺之背命穴。
[釋名]与肺相座.カ肺肬之气特輸、輪注之処,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幵1.5寸。
[功效主浴]咳嗽,べ喘,吐血,骨蒸,裲熱,盜汗,彝癧。l配伍1配网冂治咳暾喘,配合谷、迎香洽鼻疾。
[灸法1①《甄枚》:灸百壮。②《明下》;三壮。⑧《甲乙》:宜灸三壮。
(14)厥明前背兪穴之一.心包之背兪穴。
[称名11“厥朔"指手厥明心包。穴在肺命、心命之囘,与心包相立,カ手厥明心包絡气血輪注之妊。故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幵1.5寸。[功效主治1咳嗽,心痛.胸肉,咽吐。[配伍1配内美袷心痛、心悸。l灸法]《甸人》:灸七壮。
(15)心前背兪穴之--,心之背兪穴。
[粁名I穴カ心駐之气輸注之処。是裕心疾之重要膾穴,故名心命。[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幵1.5寸.
[功效主治]心痛,愾悸,咳嗽,吐血,失跟,健忘,盜汗.梦遺,癲捕。[配伍]配巨関、内美治心痛、悚悸,配内美、神冂治失眠、健忘。
l灸法1の《銅人》:不可灸。②《明堂》:灸三壮。③《千金》:中岡心急,灸心侖百壮,当枚其緩急也。④《甲乙》:宜灸三壮。
(16)督俞
[释名]“督"指督脉,穴为督脉经气转输之处,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主治]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配伍]配内关治心痛、胸闷。
(17)膈俞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释名]本穴内应于橫膈。故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1呕吐,呃逆,气喘,咳嗷,吐血,潮热,盜汗。
[配伍]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里、血海、膏育治贫血。[灸法]①《铜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18)肝俞背俞穴之一,肝之背俞穴。
[释名I本穴内应于肝,是肝气转输、输注之穴,有主肝病的作用,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黄疽,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痛,脊背痛。[配伍]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灸法]①《铜人》:负三壮。②《明堂》:负七壮。③《甲乙》:宜灸三壮。
(19)胆俞背俞穴之一,胆之背俞穴。
[释名]内应于胆。为胆气输注之处,主胆病,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主治]黄疽,口苦,胁痛,肺癆,潮热。[配伍]配阳陵泉,太冲治胆道疾病。
[灸法]①《铜人》:负三壮。②《明堂》:负五壮。③《甲乙》:宜灸三壮。
(20)脾俞背俞穴之一,脾之背俞穴。
[釋名]内应于牌,是脾气输注之处,健脾强胃的重要输穴,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胀,黄疽,呕吐,泄泻,拘疾,便血,水肿,背痛。[配伍]配尼三里治腹脱、便秘。
[灸法]①《铜人》:负三壮。②《明堂》:灸五壮。③《甲乙》;宜灸三壮。(21)胃俞背俞穴之一,胃之背俞穴。[释名]穴内应于胃,是胃气输注的部位,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主治]胸胁痛,胃脫痛,呕吐,腹胀,肠鸣。
[配伍]配中脑,梁丘治胃痛。
,[灸法]①《钢人》:负随年为壮。②《明堂》:灸三壮。③《下经》:七壮。⑥《甲乙》:宜灸三壮。
(22)三焦俞背俞穴之--.三焦之背俞穴。
[释名]本穴是三焦之气转输、输注之穴,有主三焦病之意,故名。[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瑜疾,水肿,腰背强痛。[配伍]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账。
[灸法1①《铜人》:灸三壮。②《明堂》:灸五壮。
(23)肾俞背俞穴之一-.肾之背俞穴。
[释名]穴内应于肾,为肾气转输,输注之处,是治疗肾疾的重要膾穴,故名。[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就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遗尿,遗精,阳癭,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配伍]配太溪、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灸法1①《铜人》:灸以年为壮。②《明堂》:灸三壮。③《甲乙》:宜灸三壮。
(24)气海俞
[释名]与任脉气海穴相对,为人身阳气输注之处,故名。[定位]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主治]肠鸣,腹胀,痔澜,痛经,腰痛。[配伍]配足三里、天枢治腹胀、肠鸣。
(25)大肠俞背俞穴之--,大肠之背俞穴。
[释名]内应于大肠,是大肠之气转输、输注之处,主治大肠疾患的重要输穴,故名。[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配伍1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灸祛]①《铜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26)关元俞
[释名]穴与任脉关元穴相对,与人体原气有密切关系,也是联络原气之输穴,故名。[定位]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痛。[配伍]配气海治腹胀。
(27)小肠俞背俞穴之一,小肠之背俞穴。
l释名]内应于小肠,是小肠之气转输、输注之所,主治小肠疾患,故名。
[定位1在牴部,当紙正中睹旁1.5寸,平第I低后孔。
[功效主治1遺精,遺尿,尿血,白帶,小腹滕痛,泄海,痢疾,疝气,腰腿疼。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美元治腹滕、蜊疾、便秘,配腎命、三朔交.三焦侖、美元、曲泉着泌尿系結石。
[灸法]①《制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28)膀胱前背前穴之--.膀胱之背前穴。
[釋名1内匝于膀胱,是膀胱之气特輸、輸注之赴.主治膀胱疾患,故名。[定位]在牴部,当甑正中蜷旁15寸,平第2牴后孔。[功效主治]小便不利,遺尿,泄湾,便秘,腰脊張痛。l配伍]配背侖治小便不利。
[灸法1①《銅人》:灸三壮。②《明堂》:灸七壮。③《甲乙》t宜灸三壮。
(29)中膂前
[釋名1“膂"指挟眷肌肉,犬在其中,故名。
[定位]在転部,当低正中崎旁1.5寸,平第3翫后孔。[功效主治1泄得,疝气,腰脊彊痛。l配伍1配大敦治疝气。
[灸法1①《銅人》:灸三壮。②《明堂》:腰痛侠脊里痛,上下按之座者。从項至此穴痛,皆宜灸。国《甲乙》:宜灸三壮。
(30)白坏前
[聯名]因穴近白坏骨而名。
[定位1在甑部,当骸正中嶬旁1.5寸,平第4鼈后孔。
[功效主冷1逮尿,疝て,遺精,月経不穉,白帶多,腰部疼痛。l配伍]配三明交、腎侖治遺尿,月経不調。
(31)上膠
[料名1"修"指骨之孔,穴在第1獣后孔,故名。
[定位]在髄部,当骼后上棘与中銭之同,迺対第1骭后孔処。
[功效主冷1大小便不利,月経不凋,帯下病,阻挺,遺精,四痿.腰痛。[配伍]配三開交、中板、治小便不利。
[灸法1①《銅人》:灸七壮。②《甲乙》:宜灸三杜。
(32)次醪
[釋名1穴在第2低后孔,故名。
[定位]在牴部,当骼后上棘内下方.透対第2粃后孔処。
l功效主治1疝气,月経不凋,痛経,帯下,小便不利,遶精,腰痛,下肢痿摶。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痛经。.[灸法]①《铜人》:灸七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33)中醪交会穴之一-.足厥阴、少阳所结。[释名]不高不下为“中”,位于第3骺后孔,故名。[定位]在骶部,当次谬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功效主治]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配伍]配足三里治便秘。
(34)下膠足太阴(阳)、厥阴、少阳所结。[释名]该穴位于第4低后孔中,居下,故名。,
[定位]在骶部,当中露下内方,适对第4低后孔处。[功效主治]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配伍]配气海治腹痛。
(35)会阳
[释名]“会"指会合,大属耪胱经,又是“督脉气所发”,并与会阴穴相对应,故名。[定位]在低部,尾骨端旁开05寸。
[功效主治]泄泻,便血,痔疾,阳疲,带下。[配伍]配承山治痔疾。
[灸法]①《铜人》:灸五壮。②《甲乙》:宜灸五壮。
(36)承扶
[释名]“承”指承受:“扶"指支持。该穴位于大腿根部,承受人体重力.治疗下肢病,
[定位]在大腿后面,脊下横纹的中点。[功效主治]腰低臀股部疼痛,痔疾。[配伍I配委中治腰低疼痛。
[灸法1①《铜人》:灸五杜。②《甲乙》:宜灸五壮。
(37)殷门
[释名]“殷”为深厚,正中之意,此六处肌肉丰厚,适当委中、承扶正中间,故名。[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功效主治]腰痛,下肢痿痹。[配伍]配大肠俞治腰痛。
[负法]《甲Z》:宜灸三壮。
(38)浮郄
[释名]“浮",指上方:“哪”,指空隐。穴在委阳穴上1寸,当股二头肌肌腱内侧陈
陷处,故名。
I定位]在胸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功效主治]便秘,股胸部疼痛,麻木。[配伍I配承山治下肢痿痹。
(39)委阳三焦下合穴
[释名]“委”,指委中穴:外侧为“阳”。该穴位于委中外侧,故名。[定位I在胸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功效主治]腹滿,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配伍]配三魚俞,肾俞治小便不利。
[灸法]①《索注》: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40)委中五输穴之--,本经合穴;五行属土。
[释名]“委"指弯屈;“中"指正中。穴在胸橫纹中央,委曲而取之,故名。[定位]在服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键的中间。
[功效主治]腰痛,下肢瘘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配伍]配大肠俞治腹痛。
[灸法1①《素注》: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41)附分交会穴之一,足太阳、手太阳之会。
[释名]“附”指旁:“分”指离开,别行。该经从大杼分出,从此下行,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球突下,旁开3寸。[功效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时臂麻木。[配伍]配大椎治颈项强痛。
(42)魄户
[释名]肺藏“魄”,穴在肺俞旁,放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肺瘠,项强,肩背痛。[配伍]配天突、膻中治咳喘。
[灸祛1①《铜人》:日负七壮至百壮。②《素注》:灸五壮。③《甲乙》:宜灸五壮。
(43)膏肓
[释名]病症隐深难治,称为病入“膏育”,该穴能治虚损重症,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肺癆,健忘,遗精,完谷不化。[配伍]配尺泽、肿俞治咳喘。
[灸法1①《铜人》:灸百壮。多至五百壮。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
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六取--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实下。②《甲乙):宜多灸。
(44)神堂
[释名]心藏“神”;居室为“堂"。穴在心俞旁,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主治]咳嗽,气啼,胸闷,脊背强病。[配伍I配膻中治胸闷。
.[灸法]①《铜人》;灸五壮。②《明堂》:灸三社。③《甲乙》:宜灸五壮。
(45)噎嘻(意读,YiXi)
[释名]“意语”为叹气声,在取该穴时,令病者发谳请声,其动应手,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就突下,旁开3寸。[功效主治]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I配伍]配大椎、扇外俞治肩背痛。
(46)膈关
[释名]穴在服俞旁,内应横隔,为治瞩病之要穴,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主治]胸闷,吸气,呕吐,脊背强痛。[配伍]配内关治嗳气。
(47)魂门
[释名]肝藏“魂”.穴在肝俞旁,故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主治]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配伍I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48)阳纲
[释名]“阳”指六腑:“纲"指统领。是六位居胆俞之旁,为六腑背俞之首,故名。[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主治]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配伍]配气海治腹胀。
(49)意舍
[释名]脾藏“意",穴在脾俞旁,故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配伍]配脾俞、胃俞治腹胀。
(50)胃仓
[释名]胃为仓應之官,穴在胃俞旁,故名。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主治]胃鯇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脊背痛。[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51)育门
[释名1卫气出入于三焦而熏于盲膜,是穴位于三焦俞旁,为三焦之气转输门户,故名。[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主治]腹痛,便秘,整块,乳族。[配伍]配气海、天枢治便秘。
(52)志室
[释名]肾藏“志”,穴在肾俞旁,故名。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主治]遗精,阳接,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配伍]配命门治遗精。
[灸法1①《铜人》:灸三壮。②《明堂》:灸七壮。③《甲乙》:宜灸五壮。
(53)胞肓
[释名]勝胱称“胞”(睜),“育”为维系膀胱之膜,穴当膀胱俞旁,故名。[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低正中峭旁开3寸。[功效主治]肠鸣,腹胀,便秘,癱闭,腰脊强痛。[配伍]配委中治腰痛。
(54)秩边
[释名]“秩"指秩序,排列,“边"为止境、尽头之意。足太阳经脉背部诸穴依次排列,本穴当背部第2条经线上的最后-穴,故名。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峪旁开3寸。
[功效主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配伍]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灸法]①《明堂》:负三壮。②《甲乙》:宜负五壮。
(55)合阳
[群名]“合”会合。是太阳经于大腿后侧和外侧分两支,至委中部会合。此大在其下方,故名。[定位I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功效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瘘痹,疝气,崩漏。[配伍]配腰阳关治腰痛。
(56)承筋
[释名]“承”指承受;“筋"指腓肠肌。大在腓肠肌中,故名。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功效主治]痔疾,腰腿拘急疼痛。[配伍]配委中治下肢挛痛。
(57)承山
[释名]“承”指承接:“山”指山峰。穴在腰肠肌两肌腹分开的下端凹陷处。形若山谷,故名。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酸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功效主治]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配伍]配大肠俞治痔疾。
[灸法]①《铜人》:灸-壮。②《明堂》:灸不及针,止七七壮。③《下经》:灸五壮。④《甲乙》:宜灸五壮。
(58)飞扬本经络穴
[释名]“飞扬”,为飘扬意,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别走足少阴,故名。[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大外下方1寸处。[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配伍]配委中治腿痛。
[灸法1①{铜人》:灸三壮。②《明堂》:灸五i壮。③《甲乙》:宜灸三壮。
(59)跗阳阳跷脉郄穴。
[释名]外侧为“阳”;穴在小腿外侧,近“咐”部,故名。[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功效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接痹,外踝肿痛。
(60)昆仑五输穴之--,本经经穴;五行属火。[释名]昆仑原为山名,形容外踝高起,穴在其后,故名。[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顴痛,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l配伍1配凡池治尖痛、目眩。
l灸法1の《銅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61)仆参交会穴之--,足太旧,旧跪脉所会。
l粁名]"仆".仆人;“参",参拜。昔吋仆人参拜主人,常行屈膝礼,此吋足跟向上湿露,穴当其処,故名。
[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后下方,昆色宜下,跟骨外惻.赤白肉隊処。l功效主治1下肢痿癬,足跟痛.癲痢。l配伍1配太溪治足跟痛。
l灸法1の《絅人》;灸七壮。図《明堂》;三壮。国《甲乙》:宜灸三壮。
(62)申脉阻跣始生也;八脉交会穴之--;交旧跣脉。
[釋名1“申"同伸,本穴主脚脾拘李.筋経拘急.針之可使血脉暢通,筋脉得伸.故名。[定位1在足外側郁,外踝宜下方凹陷中。
[功效主洽1尖痛.眩暈.癲狂痢,腰腿酸焔.目赤痛,失眠。l配伍]配腎侖、肝命、百会治眩暈。
l灸決1①《恫人》:灸三壮。(如在舟中蒡板,冷べ逆て,腰骸冷痺,脚膝屈伸雉。始人血气痛。)結古日,痼病昼友,灸田。②《甲乙》;宜灸三壮。
(63)金冂足太旧之邪;阻維所別属。
[釋名]“金"喩カ貴重,穴属郡大,カ气血楽集之要穴,如金玉之貴重,故名。l定位1在足外側部,当外踝前縁直下,骰骨下縁処。
I功效主洽1尖痛,癰痛,小儿悚夙,腰痛,下肢痿辧,外踝痛。l配伍]配太附、合谷治尖痛。
[灸怯1①《制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64)京骨膀胱経之原穴。
I釋名1足外側大骨第5跖骨本名カ“京骨".是大位千其前下方.故名。l定位]在足外側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
(66)足通谷五输穴之一,本经荥穴;五行属水。
[释名]“通",通过:“谷",凹陷。穴在本节前呈凹陷处,足太阳脉至此更接近阴经,与谷含阴象之义相符,故名。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功效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配伍]配大椎治项强。
(67)至阴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五行属金。[释名]经脉由此从足太阳下至足少阴,故名。[定位]在足小趾未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效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雅产。[配伍]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灸法1①《铜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相关内容推荐

与”中篇第一章:经络腧穴各论足太阳膀胱经“相关图片

推荐阅读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与”中篇第一章:经络腧穴各论足太阳膀胱经“相关文章

百科 艾草 技术 培训 加盟 穴位 资讯 学习 产品 图片 专题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