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问题解答*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可联系。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 > 艾灸产品 > 艾灸书籍 >

第四章第二节:张仲景灸法理论

来源: 艾灸书籍 77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尽管关于针灸的条文不多,但是其中《伤寒论》载灸疗7条,《金匮要略》2条,重复出现2条,实为7条,其用灸法多用于治疗三阴经病、虚证、寒证、阳衰阴

第四章艾材制作工艺与艾灸理论  
第二节历代医家灸法理论与特色灸法 
张仲景灸法理论
张仲景(张机)在灸法理论中提出了阴证宜灸,同时也提出阳盛阴虚忌用火灸等灸法禁忌证。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尽管关于针灸的条文不多,但是其中《伤寒论》载灸疗7条,《金匮要略》2条,重复出现2条,实为7条,其用灸法多用于治疗三阴经病、虚证、寒证、阳衰阴盛证。
张仲景灸法理论
(一)强调三阴宜灸
《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的条文,除误治致变的外,施灸的有7条, 6条用于三阴经;针的有9条,8条用于三阳经,从条文可以看出:病在三阴经,虚寒病症,阴阳之气衰弱证候,宜灸:邪踞三阳,正气未衰之实热证候,宜针,故确立了“病在三阴宜灸,病在三阳宜针”的针灸治则。仲景治病遵循--般规律,但并不拘泥,强调“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总体上说,《伤寒论》注重灸法的温补作用,但具体的用法却各不相同。  
1.助阳抑阴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阳虚阴盛,内服附子汤温经散寒,外用灸法以助阳抑阴,后世灸大椎、膈俞、关元等穴。成无已在《注解伤寒论》中云:“少阴客热,则口燥舌干渴。口中和者,不苦不燥,是无热也。背为阳,背恶寒者,阳气弱,阴气胜也。经日: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灸之,助阳消阴;与附子汤,温经散寒。”  
2.温肾通阳  
第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虚寒吐利,肾阳势微,心气衰竭,而脉不至,急灸足少阴经,温补肾阳以通阳复脉。后世多取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  
3.回阳救逆  
第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厥阴病,手足厥冷,脉微,故绝或无脉之亡阳证,可灸关元、气海,培补元气,回阳救逆。陆渊雷《伤寒论今释》云:“脉微厥冷烦躁,乃亡阳急证,汤药常不及救,灸法或可济急。”  
4.升阳补阴  
第32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少阴病下利,阳虚气陷,灸其上。方有执日:“上,谓顶,百会穴是也。灸,升举其阳而调养其阴也。”刘渡舟说:“虚寒下利日久。势必造成阳气下陷,阴液涸竭之证,然考虑到阳虛阴伤,有形之阴液不能速至,而无形之阳虚则必须先顾。因此,治疗则'当温其上,灸之'.以温阳消阴,急救于顷刻,然后才容煎煮药以固阳扶阴。  
5.通阳外达  
第349条:“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手足厥逆而脉促,非阳虚,而是阳郁之热厥,灸之以达引阳外出之功。尤在泾云:“手足厥而脉促者,非阳之虚,乃阳之郁而不通也,灸之所以引阳外出。”  
(二)提倡灸药并施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烧针迫汗,胰开汗出,寒邪从针孔侵入,  
气血凝滞,针处肿大色赤如核,劫汗内损心阳,阳虚阴乘。下焦水寒之气上冲。发为奔豚。故外用艾炷灸针处,散寒邪,内服桂枝加桂沥温心阳,降冲逆,则内外皆平。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口中和,背恶寒,为阴盛阳虚,寒湿凝滯,《黄帝内经》云:“人身之阴阳者,背为阳,腹为阴。”少阴直中,阳虚不布,当灸之,助阳消阴,同时予附子汤以温经散寒。历代许多医家提倡灸药并施,且大量实践也证明,在辨证基础上灸、药配合使用,的确提高了临床疗效。(三)重视灸法禁忌  
《伤寒论》对灸法运用比较慎重,并且对灸的禁忌证有了很大发挥。在应用上,专篇论述灸法禁忌,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误治的条文有21条,其中17条属于三阳篇,误治的原因均与热症用灸有关,115条:“脉浮,热者,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太阳病脉浮热甚,为邪实而阳气郁闭,本泻实开郁,反用火灸,则阳气郁闭更甚,火热内攻,继则动血伤阴。116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功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敢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敌知汗而解。”微数之脉多为阴虚火旺之证,误用灸法,使阴血更虚,火热更盛,致血散脉中,肌肤失养,甚至焦骨伤筋的严重后果。后世针灸学热证忌负流派则导源于《伤寒论》。根据现代临床施灸的实际来看,出现不良反应并不多见,提到上述火逆证的可怕症状则更少,难道仲景的记载有误?非也!仲景生活的时代,东汉末年,连年争战,人民流离失所,病疫爆发。疠致病,则有发病快,病势狂,多烦躁,出血等变证的特点;另外,当时的艾灸为艾炷直接灸,瘢痕灸,艾炷体积大,壮数多,火力强,因此,急、热性病症施以重灸容易导致火逆证的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伤寒论》对灸疗学的贡献是显著的,“阴症宜灸”、“热症忌灸”等理论,对现代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不要囿于仲景之说,应该用辨证和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经典理论。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步认识到灸法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感染、抗肿瘤、退热的作用,扩大了灸法应用的范围。

相关内容推荐

与”第四章第二节:张仲景灸法理论“相关图片

推荐阅读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与”第四章第二节:张仲景灸法理论“相关文章

百科 艾草 技术 培训 加盟 穴位 资讯 学习 产品 图片 专题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