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问题解答*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可联系。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 > 艾灸产品 > 艾灸书籍 >

第四章第二节:孙思邈灸法理论

来源: 艾灸书籍 138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了艾炷的大小与灸之生熟的看法,如:“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

第四章艾材制作工艺与艾灸理论  
第二节历代医家灸法理论与特色灸法 
六、孙思邈灸法理论
孙思邈作为--个在中国医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医家,对灸法的应用和发展也有杰出贡献,在负法理论的研究方面,他认为灸法不仅可治病、防病,也可测病。在灸术的运用上,他对灸壮多少、艾炷大小、艾灸刺激强度都有详细阐述,并且知常选变,灵活变通。此外,他对一些特殊灸法也富有创见。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并且擅长针灸,提出针法、灸法、药物因病而施的主张。
孙思邈灸法理论
(一)针灸药物并施  
孙思邈认为:“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与针无异.即下白针,若温针讫,乃灸之,此为良医。其脚气病,最宜针之,若针而不灸,负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但恨下里闻知针者鲜耳,所以学者须解用针,爝针白针皆须妙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又:“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敬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自愈。何则?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不能如此,虽有愈疾,兹  
有偶差,非医差也。”他还认为当时的医家,“或有偏功针刺,或有偏解灸方,或有唯行药饵”都是偏见。他要求医生临证“更候视病虚实平论之,行汤、行针,依穴灸之”。  
(二)认为灸宜权变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了艾炷的大小与灸之生熟的看法,如:“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至于生熟的程度,孙氏认为:“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时迁改,应机千变万化,难以-一准。”“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于方数;其人老小赢弱者,可复减...仍须准病轻重以行之,不可胶柱守株。”总之,大小生熟在记载上虽有一定之数,在临证时却须机灵以应,知常达变。  
(三)热病施灸  
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虚证、寒证,而孙氏将灸法用于治疗热证,每获良效。以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如脏腑实热施灸,《千金翼方》卷二十七记载:“阴都,灸随年壮,主小肠热病。”狂症施灸,《千金要方》卷十四记载:“狂疯骂释挝人,名为热阳风,灸口两吻边燕口处白际各一壮。”温热症施灸,《千金要方》卷十记载:“巨阙穴,在心下一寸,灸七壮,主马黄、黄疽、急疫等病。”  
(四)预防传染痛  
孙思邈第一一个提出用负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凡入吴蜀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暫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后世“若要安,三里常不千”的保健灸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如预防小儿脐风的灸法,书中指出:“和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车以防噤”。  
(五)看脉用针灸  
在治疗中,孙思邈注重看脉用针灸,如:“凡欲针灸,必先看脉”,《千金要方》“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者,灸第十四椎与脐相当五十壮。”此外,他还根据张仲景的热证忌灸学说,对浮、数之脉提出了禁灸的告谶,如:“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脉浮热甚,勿灸。不仅如此。他还记叙了许多隔物灸的方法,如隔蒜、盐、豆豉、葶苈子、附子、商陆等。更有一-些特殊的灸法。如麻花艾灸、苇简灸及横二间寸灸等。充实了《肘后方》中的隔物灸。  
尤其可贵的是,他在记述了用艾炷灸治疗蛇毒的方法以后,接着补充了一个权宜的应急措施:“无艾,以火头称疮孔大小热之。”这是考虑的蛇毒的救治须要及时,而仓猝之际每苦无艾,故以“火头"代之。

相关内容推荐

与”第四章第二节:孙思邈灸法理论“相关图片

推荐阅读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与”第四章第二节:孙思邈灸法理论“相关文章

百科 艾草 技术 培训 加盟 穴位 资讯 学习 产品 图片 专题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