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或配穴都可联系或留言。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首页>艾灸穴位 > 十二经络 >

阴阳学说与自然人体间关系

来源: 十二经络 93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阴阳五行学说虽然不是现代实证科学,但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现,常言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后来,阴阳五行学说对医学、天文学、气象学、占卜学等古代唯物辩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阴阳五行”了,这四个字看似浅显易懂、过于简单,但实际上它却蕴含着古人经天纬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长期被用作“卜筮”、阐述关于变化之书的《易经》,就是通过这种智慧来解释这天地万物的,并通过五行类象的类比法来对人生未来发展的规律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之所以世人都称之为“阴阳五行”而非“五行阴阳”,原因就在于先有了阴阳而后才有五行。万事万物都可以一分为二,这便是阴阳;而五行指的就是借着阴阳演变过程中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着收敛)、木(代表着伸展)、水(代表着润下)、火(代表着炎上)、土(代表着中和),它们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五种物质,它们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约,一直处于变幻莫测的运动之中。  
阴阳学说与自然人体间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顾名思义可以把它分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并且两者相辅相成,阴阳学说必兼五行,而五行学说也必合阴阳。阴阳五行学说虽然不是现代实证科学,但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现,常言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后来,阴阳五行学说对医学、天文学、气象学、占卜学等古代唯物辩证哲学均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建议大家要极力推崇并学习阴阳五行学说,让阴阳五行学说的古人智慧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下面,卜易居老师将为大家揭秘人类最为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希望对各位的认知有所启迪、对各位的人生有所造诣。  
一、何为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人认识客观事物哲学概念上的一对范畴。阴阳最初的含义十分朴实,意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慢慢被引申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诸如光明与黑暗、生长于死亡、正面与反面、躁动与宁静、强大与弱小等等。无疑,任何的事物都可以用阴阳的概念来划分与分析,但是必须建立在一对事物相互关联亦或一个事物两个面相互关联的前提下,这样才会有实际意义。倘若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亦或统一个体不是两个对立面,那么就不能用阴阳概念来划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最早是在夏朝时形成,有着“阴阳相合,万物生长”之说,它认为天地万物的源泉来自于阴阳两种相对的气,这两种相对的气在天便形成了风雨雷鸣等气象、在地便形成了山川河海等形体、在气候便形成了春夏秋冬等四季、在方位便形成东南西北等四方。人有耳口眼鼻与天之四象对应,人有肉骨血气与地之四象对应,人还有三百六十骨节与周天之数对应,因此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与指节,这样我们便能观天、掌纹,便能察天、地、人合一。  
阴阳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互对立面,而这两个对立面又相互统一着。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因此说,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两种对立并统一的气所运动的结果,而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固有的一种规律。卜易居老师在此提醒,所有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都是绝对的,而是一种相对的存在。这种相对的可能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化阳,而阳也可以化阴;另外一方面则体现在任何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依、阴阳互含、阴阳互生和阴阳互化等六个方面。  
“阴阳五行学说“与自然、人体间的关系  
1、阴阳对立:阴阳互相对立、互相矛盾,诸如上下、动静、天地、男女、日月、昼夜、奇偶、大小、开合等等。  
2、阴阳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消字意指削弱、消减的意思,而长字意指增强、增长的意思。诸如四季的变化,夏天白天长晚上短,而冬天白天短晚上长。  
3、阴阳互依:无阴不阳、无阳不阴,意指相互依存,没有阴不存在阳,也没有阳不存在阴。  
4、阴阳互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恰似一对夫妻的感觉,相互交融。  
5、阴阳互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犹如乐极生悲、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含义。  
6、阴阳互化:一定条件下,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好比六道有轮回。  
二、何为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继阴阳学说之后,又一种客观认知、观察世间万物的哲学概念。古人在长期生活与实践中发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间万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由此也引申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运动变化所生成的,这五种物质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约,并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中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下面,卜易居老师教大家如何看五行相生相克的命相学基本知识。  
1、五行相生  
1)、金生水。古时候的方士会在炼完丹后,将金属制成的丹炉放在户外,一夜过后,丹炉上会附上一层薄薄的露水,因此有金生水之说。另外一种说法是,金属经过高温达到一种熔点之后就会转为液体状态,因此金生水之说也成立。  
2)、水生木。大自然的植物都需要水的灌溉滋养才得以生长茂盛,相反则会无法生长直至枯死,因此水可以生木。  
3)、木生火。古代柴火就是指用木材来生火的概念,因此木可以生火。  
4)、火生土。万物经过火燃烧之后变成了灰烬,灰烬转为土,因此火可以生土。  
5)、土生金。各种金属、矿物都是在土里面挖掘而出的,因此土可以生金。  
阴阳学说
2、五行相克  
1)、金克木。从古至今砍伐树木都是用刀斧锯子等金属工具,因此金可以克木。  
2)、木克土。自然界的植物需要成长,都需要入土并从中吸取大量养分,因此木可以克土。  
3)、土克水。古语有云水来土掩,意指水一到土地后,便被吸干无影无踪,因此土可以克水。  
4)、水克火。古往今来水可以用来灭火,因此水可以克火。  
5)、火克金。炼金等需要用高温火烧,因此火可以克金。  
三、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1.人体五行归类,简例如下表:  
五行
2、人体的五脏  
阴阳五行
肝与胆  
肝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泪,眼睛疲倦和乏力,视力下降,贪睡而睡眠质量不高。肝火上升炎则目赤。肝循环系统不畅,表现为眼睛干涩,易经常眨巴眼。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曲身困难、痉挛拘搐;若热极引动肝风,也可发行抽搐。“爪为筋之余”,爪和肝也有密切关系。肝血冲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干血不足,则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得脆裂。  
在志为怒。若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就可造成肝气郁结,表现为易怒、头痛、胸肋胀痛。怒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发,肝火太旺,则难于与人相处。肝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酸味食物;面色通常暗青无光泽。  
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胆汁。胆汁为清净的液体,故胆被称为“中清之腑”。胆病的主要表现为黄疸、肋痛、口苦、呕吐苦水等。  
肝与胆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  
心与小肠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其他造福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所以说“心为五脏六腑之主”。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功能正常时,则舌体红润且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舌色暗紫无华。心火过旺,则舌尖红赤或口舌生疮;痰迷心窍时,可见舌强不语。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见口吃或者失语等。  
其华在面,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血液之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血的运行。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  
在志为喜,主神志。心气亢盛就会出现嬉笑不止,有事没事都是笑,属非正常的笑。心主管神志、意识、思维活动,相当于高级神经活动。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果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病症,如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发狂、昏迷、喜笑不止等症。心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苦味的食物;面色有时会出现赤红色或紫红色。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输送来的食物,继续消化,分别清浊。小肠有病时,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小便异常。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尖红痛,口腔溃烂,或发生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这种病理现象,叫做“心热于小肠”。  
脾于胃  
脾主运化。脾主管食物的消、吸收、运输。食物入胃初步消化后,有脾主持进一步消化,若脾循环系统虚弱,则难以调解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的吸收,易于造成肠胃功能紊乱,表现为大便不成形,甚至泻肚不止。胃火过盛,表现为便秘、牙根痛或口腔溃疡。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四肢、肌肉。脾功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全身,则食欲旺盛,肌肉丰富健壮,四肢有力,口唇红润。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感觉,甚至出现口臭。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在志为患。脾胃不好的人,有事没事都易思虑,遇事想不开,经常是思虑过度,所思不遂。脾胃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甜味食物;面色通常萎黄无光泽。  
脾与胃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有病可出现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的任务。脾胃的作用在人体处于身份重要的地位,故有“脾胃后天之本”的说法  
肺与大肠  
肺主气。肺司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功能。此外,中医还认为肺主一身之气,五脏、六腑、经络的盛衰,均与肺有密切联系。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上逆便可发行气喘、咳嗽等症状。  
肺开窍于鼻。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肺有病时,表现有鼻塞、流鼻涕、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肺与声音有关,肺气足则声音宏亮,肺气虚则声音地微;风寒犯肺,肺气壅塞,则声音嘶哑,肺痨病由于病邪的损害,或因肺气消耗过甚,可导致失音。  
肺主皮毛。肺与皮肤肌表关系密切,肺卫之气充盛,则皮肤肌表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易受外邪的侵袭;反之,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可发生自汗、盗汗和易于感冒。  
在志为忧。肺功能不好,则易于产生悲优型的情绪。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悲忧型情绪。肺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辛辣的食物;面色通常苍白无光泽。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排泄大便。大肠有病则影响排便,或燥结便秘,或腹痛腹泻,或下痢脓血。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只能翻过来影响肺气的肃降。  
肾与膀胱  
肾是先天之本,主寿命,臧智。肾的强弱主要是父母遗传,但可以改变,肾亏者只要坚持长期调整肾的循环功能和基础两部分。完全可以健康、长寿。  
肾藏精。一是藏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二是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其他重要的生命活动。肾主水,肾是调节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故肾有水脏之称。  
肾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与肾有关,为肾之上窍,肾气充足,则听觉正常;肾气虚弱可导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漓不尽,尿频、尿急、遗尿、夜尿等症。肾阳不足可导致便秘;命门火衰可致黎明腹泻等等。  
肾主骨,生骨髓,通于脑。肾藏精,精生髓;肾又与脑有关,肾精充足,则骨、髓、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肾精不足,常出现动作缓慢,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等症。另外,“齿为骨之余”牙齿与骨有关,肾气虚衰,则牙齿易松动而脱落。  
其华在发。毛发的生长脱落,常能反映肾气的盛衰。肾气旺盛,则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肾气虚衰,则毛发稀疏已脱落或变白无光泽。  
在志为恐。肾功能不好的人,通常以胆怯怕事,以大惊小怪,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咸味食物,也就是口重。面色通常暗黑无光泽。  
膀胱的功能主要是储存和排泄尿液,如膀胱有病,就会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疼痛等症。  
肾与膀胱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有时与肾的疾病有关,如肾虚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失禁或遗尿,肾虚气化不及,则可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五脏六腑间的关系,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医理论,它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了中医整体论的思维特点。

相关内容推荐

与”阴阳学说与自然人体间关系“相关图片

与”阴阳学说与自然人体间关系“相关文章

最新阅读
艾灸穴位| 人体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十二经络 | 穴位治百病 | 穴位专题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www.aijiu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