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或配穴都可联系或留言。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首页>艾灸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内科疾病 >

面痛艾灸穴位及调理的方法

来源: 内科疾病 87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面痛在面部,常由风热挟痰阻络、风寒挟痰阻络、肝郁化火、气虚血瘀而引起。如痄腮、牙痛、眼部疾病、鼻部疾病等也可引起面部疼痛,但这些病症还伴有局部红肿胀痛

面痛概述  
面痛,是指整个或部分面部肌肉、骨髂及面部其他组织疼痛的症状。疼痛发作时面部之口唇、颊车、发际等处痛不可触,甚至妨碍言语饮食。本症病位在面部,常由风热挟痰阻络、风寒挟痰阻络、肝郁化火、气虚血瘀而引起。如痄腮、牙痛、眼部疾病、鼻部疾病等也可引起面部疼痛,但这些病症还伴有局部红肿胀痛,与本节所讨论的面部单纯的痛症不同,本节不予讨论。  
面痛
面痛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三又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病。  
面痛病因与症状  
(1)风热挟痰阻络:多呈阵发性、烧灼性或刀割性疼痛而且难以忍受,鼻旁或唇旁有痛点,发作前并无明显先兆,发作时突然疼痛,以颜面中、下部疼痛者较多,也可为一侧面部疼痛,但左右疼痛较为少见,疼痛发作时,可见面红、出汗、眼结膜充血等:发热口干,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痰郁日久生热,痰火阻络则见面部疼痛,伴见头晕,目眩,胸闷,肌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风寒挟痰阻络:多为发作性、抽掣样疼痛,疼痛多为剧烈难忍,疼痛时面色苍白,疼痛遇冷则甚,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紧。  
面痛艾灸穴位及调理的方法
(3)肝郁化火:面部灼热疼痛,疼痛多因情志抑郁而诱发,发作呈突发性,疼痛遇热加重,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咽干口苦,时有叹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煤,脉弦数.  
(4)气虚血瘀:面痛日久,后期疼痛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疼痛呈刺痛,痛处不移,而色晦滞,舌淡白或有瘀血斑点,脉沉细而弱。  
面痛病因分析与诊断  
(1)风热挟痰阻络面痛与风寒挟痰阻络面痛:头面部乃一身阳经所会,足三阳经筋结合于面颊部,手三阳经筋则会于侧面部。若素体脾虑,痰湿内盛,复受风热或风寒浸袭,风邪挟痰闭阻经络,脉络不通,“不通则痛”。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风邪挟痰,因而疼痛乍作乍间,如系风热挟痰则兼见外感风热之象。如面红目赤,喜冷,舌红苔黄,脉数,或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如系风寒挟痰则兼见外感风寒之象,如面不红,喜温,舌淡,苔薄白而阔,脉紧或伴有发热及较重之恶寒。(2)肝郁化火面痛:从病因分析,肝郁化火多由忧思怒伤肝,木失条达,郁而化火,肝火上犯,遂致面部疼痛:且具明显肝火的症状,如目赤面红、胁痛、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苦黄躁、脉弦数等。气虚血瘀面痛:气虚血淤常是面痛多年,气血亏损,病邪人血入络,脉络瘀阻,故舌淡白或有瘀斑,脉沉细而弱。  
艾灸疗法
具体艾灸疗法  
取神庭、神阙、承浆、列缺、合谷、瞳子髎、风池、悬钟、丘墟、曲差、地仓、冲阳、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1~2次,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

相关内容推荐

与”面痛艾灸穴位及调理的方法“相关图片

与”面痛艾灸穴位及调理的方法“相关文章

最新阅读
艾灸穴位| 人体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十二经络 | 穴位治百病 | 穴位专题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www.aijiu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