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或配穴都可联系或留言。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首页>艾灸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眼科疾病 >

流泪的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

来源: 眼科疾病 150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流泪因情志变化而引起的泣涕并下,属生理变化的流泪。若因外邪客扰,或肝胆实火导致的外障眼病,火邪引动其水,亦会形成热泪不止。如暴风客热之热泪如汤,或凝脂翳之眵泪如糊

流泪概述  
流泪是指泪液没有节制,自行滋出眼外。本病记述始见于《素问-解精微论》:“风见则泣下”。《神农本草经》称之为”泪出”,“泣下”。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七窍门》中将本病归纳为四类。即为“迎风冷泪”、“迎风热泪”、“无时冷泪”和”无时热泪”’。  
流泪因情志变化而引起的泣涕并下,属生理变化的流泪。若因外邪客扰,或肝胆实火导致的外障眼病,火邪引动其水,亦会形成热泪不止。如暴风客热之热泪如汤,或凝脂翳之眵泪如糊,均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流泪  

流泪病因与症状  
(1)肝经虚寒:主要表现为遇风则冷泪频流,形体消度,面色无华,唇淡甲白。舌淡脉细。甚则伴有形寒肢冷,口中和,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常见于年高血虚之人。属“冷泪”范畴。即迎风冷泪。 
流泪
(2)肝经风热:主要表现为双目赤涩,见风则流热泪,口鼻干燥,头晕耳鸣。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属“热泪”范畴。即迎风热泪。  
(3)肝肾两亏:主要表现为常流冷泪,遇寒更甚。初期冷泪时止,久则冷泪常流。伴有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失眠遗精,服腿酸软。舌苔白,脉细弱,亦属“冷泪”范畴。即无时冷泪。  
(4)阴虚火旺:主要表现为日间常流热泪,夜则两目干涩,伴有头晕目暗,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亦属“热泪”范畴。即无时热泪。  
流泪病因分析与诊断  
(1)肝经虚寒流泪:多由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窍空虚,风寒乘虚而侵,寒邪凝滞,遇风则动,冷泪频出,故有“迎风冷泪”之称。《圣济总录-目风泪出》提到:“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泪,肝气既虚,风邪乘之,则液不能制,故泪常出,  
冲风则甚也。”常见于年高体虚之体,泪多伤肝,久则难治。  
(2)肝经风热流泪:多由肝经蕴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风热相搏,上攻于目,致迎风颇流热泪,故有“迎风热泪”之名,若风热化火,火热炎蒸于上,可见两目赤涩,口鼻干燥,头晕耳鸣。与肝经虚寒流泪的证候显然不同.  
(3)肝肾两亏流泪:多由房事不节,精血衰少,或喜悲伤,常喜哭泣,伤阴耗液,致肝肾两亏,阴损及阳,泪液不能控制。临床表现为冷泪频流,遇寒泪下更甚,故有“无时冷泪”之名。阴阳两虚,兼见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腰腿疫软,失眠遗精等症。与肝经虚寒的症候有轻重之别  
(4)阴虚火旺流泪:多由肝肾阴虚,水不济火,虚火上炎所致。《证治准绳-无时热泪》说:“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意,过度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故血虚膏液不足,人哭泣太伤者,每每恩此”。临床表现为昼间热泪频频,故有“无时热泪”之名。头晕目昏,两目于涩等虚热征象,可与肝经风热流泪的症候相鉴别。  
流泪一症,不外乎冷泪和热泪之分。热泪多因于火:冷泪多因于寒。迎风热泪乃肝经蕴热,复感风邪而发,无时热泪乃肝肾阴虚,虚火炎蒸所致。迎风冷泪乃肝血不足,风寒外乘而成:无时冷泪乃肝肾阴亏,阴损及阳所致。  
流泪艾灸穴位详解  
养老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共2穴(按身...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太冲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共2穴(按...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共2穴(按身...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与风...光明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共2穴(按身体对...攒竹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约在目内眦直上。...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共2穴(按...  
具体艾灸疗法  
取养老、颧髎、合谷、太冲、阳白、风池、光明、攒竹、肝俞、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相关内容推荐

与”流泪的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图片

与”流泪的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最新阅读
艾灸穴位| 人体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十二经络 | 穴位治百病 | 穴位专题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www.aijiu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