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或配穴都可联系或留言。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首页>艾灸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妇科疾病 >

胎萎不长的艾灸穴位及方法

来源: 妇科疾病 107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妊娠四五个月后胎儿虽存活但生长发育缓慢,孕妇腹形及宫体明显小于相应妊娠月份者,称为胎萎不长。相当于西医学的“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属于高危妊娠之一。

胎萎不长概述  
妊娠四五个月后胎儿虽存活但生长发育缓慢,孕妇腹形及宫体明显小于相应妊娠月份者,称为胎萎不长。  

胎萎不长

《诸病源候论》“胎元在胞,血气资养,若血气虚损,胞脏冷者,胎则翳燥萎伏不长”,“妊娠之人有宿夹疴疹”,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以致“脏腑虚损,气力虚赢,失于养胎,而令胎不长”。《陈素庵妇科补解》又认为:“妊娠忧郁不解,以及阴血衰耗,胎燥而萎”。说明情志抑郁可以引起本病。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进一步阐述了本病的病因和论治方法,“受胎之后而漏血不止者有之,血不归胎也”:“妇人中年血气衰败者有之,泉源日涸也”:“妇人多郁怒者有之,肝气逆则血有不调,而胎失所养也”,“血气寒,而不长者,阳气衰则生气少也”,“血热而不长者,火邪盛则真阴损也”。清代《女科经纶》认为“妊娠以十二经脉养胎,全赖气血以充养胎元,而气血之旰.惟以脾胃水谷之气化精微而牛血气”,治疗本病总以“健脾扶胃为长养之本”:《张氏医通》则主张“治胎气不长,必用八珍、十全、归脾、补中之类,助其母气,其胎自长”,同时还说“胎不长者,此必父气之孱弱”,说明张氏已认识到本病与父性也密切相关。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对本病的认识已臻完善,并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现在临床上一般将胎萎不长分为肾气亏虚、气血两虚、阴虚血热和气滞血瘀四种证型。“胎萎不长”应与“胎死不下”区别。  
胎萎不长
本症为腹形虽小,但胎儿存活,胎动存在,而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特征,孕期胎死腹中不下,则胎动停止,腹部不再增大,反而缩小。通过临床症状及理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本症相当于西医学的“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属于高危妊娠之一,如不及时;台疗,不但影响胎儿发育,还可导致堕胎、小产、胎死腹中,甚至影响出生后的体能与智力发育,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胎萎不长病因与症状  
(1)肾气亏虚: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腰膝疫软,头晕耳鸣,或形寒畏冷,手足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2)气血两虚: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阴虚血热: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颧赤唇红,咽干喜饮,手足心热,烦躁不安,舌红,苔少,脉细数。(4)气滞血瘀: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胸胁胀闷,或有腹部胀痛或刺痛,肌肤干燥或甲错,口干不欲饮,舌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胎萎不长病因分析与诊断  
(1)肾气亏虚胎萎不长与气血两虚胎萎不长:二者同为虚证。肾气亏虚胎萎不长,因素体肾虚,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肾气虚弱,精血不足,胎失滋养,而致胎萎不长:气血两虚胎萎不长,因素体气血不足,或胎漏下血日久,耗伤气血,冲任气血不足,胎失濡养,而致胎萎不长。肾气亏虚者,腰膝疫软明显,且伴有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肾虚症候,肾虚阳气不足,则见形寒畏冷,手足不温等症状:气血两虚胎萎不长,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等气血不足之表现。  
(2)阴虚血热胎萎不长:多由孕妇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或孕后过食辛辣及辛热药物,以致热邪灼伤阴血,胎为热邪所伤,又失阴血的濡养,因而导致胎萎不长。其临床特点是:颧赤唇红,咽干喜饮,手足心热,烦躁不安,舌红,苔少,脉细数。  
(3)气滞血瘀胎萎不长:因素性抑郁,孕后情志不遂,气滞血安,冲任不畅,胎元失养,故使胎萎不长。其临床特点是:胸胁胀闷,腹部或有胀痛及刺痛,肌肤干燥或甲错,口干不欲饮,舌质黯,脉沉弦或涩。  
胎元在胞,全赖血气以养。《胎产心法》云:“凡长养万物,莫不由土,故胎元生发虽主乎肾肝,而长养实关乎脾土”,故治疗宜重在补脾胃,益气血,养胞元。  
艾灸疗法  
取命门、关元、气海、阴交、神阙、中脘、太溪、脾俞、肾俞、膏肓、三阴交、血海、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相关内容推荐

与”胎萎不长的艾灸穴位及方法“相关图片

最新阅读
艾灸穴位| 人体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十二经络 | 穴位治百病 | 穴位专题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www.aijiu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