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或配穴都可联系或留言。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首页>艾灸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内科疾病 >

小便浑浊的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

来源: 内科疾病 109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小便浑浊,简称尿浊,又叫溺浊。指尿液浑浊不清,色如泔浆,而排尿时并无尿道涩痛的症状。尿浊而色自如泔浆者称为白浊,初尿不浑,留置稍长,沉淀呈积粉样者亦属本症。

小便浑浊概述

小便浑浊

小便浑浊,简称尿浊,又叫溺浊。指尿液浑浊不清,色如泔浆,而排尿时并无尿道涩痛的症状。尿浊而色自如泔浆者称为白浊,初尿不浑,留置稍长,沉淀呈积粉样者亦属本症。本症病位在下焦,主要涉及肾、膀胱、脾等脏腑。多由于下焦湿热,膀胱泌别失职:肾阴亏虚,阴虚内热,热移膀胱,清浊不分:脾虚气陷,精微下渗:肾阳不足,失于固摄所致。临床虚多实少,主要有下焦湿热、肾阴亏虚、肾阳虚衰、脾虚气陷、脾肾两虚五种证型。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丝虫病、肾痨、精浊、肾系癌瘤,小儿外感或内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等。
小便浑浊
小便浑浊病因与症状
(1)下焦湿热:小便浑浊如米泔,时夹滑腻之物,或小便黄赤而浑浊不清,常有尿频尿短,或小便灼热疼痛,或伴轻度疼痛,兼见身热烦躁,胸满脘闷,口于不欲多饮,大便秘结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肾阴亏虚:小便浑浊如泔浆,尿量不多,或有涩痛,兼见头晕,耳鸣,耳聋,咽干,颧红盗汗,骨蒸劳热。
(3)肾阳虚衰:小便浑浊,尿频数清长,伴面色淡白,头晕无力,精神委靡,腰疫膝软,畏寒肢冷,阳痿,舌淡苔白,常有齿痕,脉沉弱。
(4)脾虚气陷: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日久不愈,或尿时不甚浑浊而沉淀呈积粉样,尿有余沥,兼见面色萎黄,精神疲倦,语声低怯,腹胀纳减,少腹坠胀,大便溏薄,或有内脏下垂,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5)脾肾两虚:小便浑浊,尿频数清长,头晕耳鸣,面色萎黄,纳食减少,气短神疲,肌肉消瘦,四肢不温,腰腿疫软,舌淡苔白滑,脉虚缓。
小便浑浊病因分析与诊断
(1)下焦湿热尿浊与肾阴亏虚尿浊:二者皆有热象。下焦湿热尿浊为实热证,下焦湿热影响膀胱气化,泌别失职,故小便浑浊如米泔,或夹有滑腻之物,或小便短赤,伴尿频,尿急、尿痛:湿热内蕴,见胸满脘闷,口渴不欲多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肾阴亏虚尿浊为虚热证,阴虚内热,热移膀胱,气化失司,清浊不分,故小便浑浊如米泔,或小便黄赤,但尿频、尿痛少见,阴亏火旺,则见头晕耳鸣,颧红盗汗,虚烦不寐,腰膝痠软等之征。
(2)肾阳虚衰尿浊与脾虚气陷尿浊:二者均有尿频量多,属虚寒证,鉴别点为:肾阳虚衰尿浊以肾阳虚为主,膀胱泌别失职,脂液失约,故小便浑浊,但色淡不浓。多见于年高休弱者,肾虚不温,常兼有面色淡白或晦黑,头晕耳鸣,精神委靡,四肢不温,阳痿,腰膝痠软等症。脾虚气陷尿浊以脾气虚为主,脾虚气陷,约束无力,精微下流,故小便浑浊,排尿时虽尿液浑浊不甚,然静置后常有积粉样沉淀,劳累后症状加剧:脾虚失运,常兼有纳减便溏,少腹坠胀,或伴脱肛等症。(3)脾肾两虚型:脾不升清,肾失封藏,膀胱失约导致小便浑浊。其特点是:兼有脾虚气陷(体倦神疲,少腹坠胀,纳减便溏)和肾阳虚衰(头晕耳鸣,腰膝疫软,阳痿)的表现。
艾灸疗法
取命门、曲骨、关元、气海、阴交、神阙、中脘、章门、期门、京门、悬钟、照海、复溜、阴谷、膈俞、肾俞、大肠俞、志室、三阴交、天枢、水道、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相关内容推荐

与”小便浑浊的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图片

与”小便浑浊的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最新阅读
艾灸穴位| 人体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十二经络 | 穴位治百病 | 穴位专题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www.aijiu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