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问题解答*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可联系。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 > 艾灸产品 > 艾灸书籍 >

第七章常用灸法种类和技巧

来源: 艾灸书籍 134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古人在发现灸法的治病和保健功效后,对灸法的材料和施灸的方法上都进行了定的尝试和探讨,也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可以用来施负的材料,也发明和发展出了许多的灸壮

第七章常用灸法种类和技巧  
第一节常用灸法的种类   
古人在发现灸法的治病和保健功效后,对灸法的材料和施灸的方法上都进行了定的尝试和探讨,也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可以用来施负的材料,也发明和发展出了许多的灸壮所邀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
常用灸法种类和技巧
常用灸法:直接灸、不化脓灸、发泡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负隔附子饼灸隔姜灸隔韭菜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齐灸排灸艾条隔物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衬垫灸百发神针悬起灸艾条灸实按灸温针灸温灸器灸艾熏灸艾饼灸灯火灸法天灸白芥子负细辛灸蒜泥灸...
第二节艾炷灸法  
用它在穴位上进行灸治。为加强治疗效果,古代的艾灸,以艾性灸法为最盛行。艾柱灸是指将艾城团成园,古人往往在艾城中掺进某些药品,椎形的艾姓,治心痛等。多为芳香药物如麝香、木香、雄大的如半截枣核,小的如来粒,现代已很少采用。艾性灸分  
黄等。亦根所治病证而选加,如巴豆和艾作往,灸疮质、味病:加留粉治直接灸(着肤灸)和间接灸(隔物灸)二类。  
一、直接灸法  
直楼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姓,直接放在渝穴所在的皮肤表面点燃施负,故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庸将皮联烧份化康。息后部有唯痕者,称为化限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胶。不留最痕者,称为不化服灸,  
1.化脓灸  
化就灸又叫源痕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输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或凡上林,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置于脸穴上,用火点燃艾注施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疼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脸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免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若灸而不发,可用热物财之,或重复施灸),5~6周左右,负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浓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癫病、瘰病、发育障碍等疑难杂症,对高血压患者有预防中风作用。就灸抢而言,是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的无菌性化脓现象,有治病保健作用。  
2.发泡灸  
发泡负是指用艾注烧灼或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的治疗方法。灸发出的水泡一般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采用艾炷灸时,可选用用麦粒大小的小艾炷施灸,点燃后,待病人局部出现有灼痛感后,将艾火移除,此时施灸部位的皮肤可见黄斑,隔1~2小时后,就会发泡,但不需挑破,令其自然吸收。一般在短期内负处会留有色素沉着,但不滥留疲瘾。此法适应证同疲痕灸,常用于贫血、眩晕等,体质较弱者多采用。  
3.不化脓灸  
不化就灸又称无顿很灸,隆灸时先在所灸渝六部位涂以少量大蒋汁成凡士林,以使艾姓便于粘附,然后  
接大小适宜的约如苍百千大)文性,复于除穴上点就落灸,当患者感到度有为痛时,则用领于特较好关,换烧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行将规定壮数灸充为止。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  
麻痹的患者,应小心使用,防止发泡或灼伤皮肤。  
4.麦粒灸  
引起化陆与形成灸流,具有文姓小,制像强,时间知,收效快,仅轻微约规麦粒灸服名思义,是用友粒大小的艾好,作用于身体的特殊敏感点及相将艾绒做或麦种大小的枝形艾住,安放在预先选好的好的部位为了防止艾娃相应那位,虽是属于直接灸,但不思泡,可在2-3日内结步脱落。滚落,可以在灸处抹点大蒜计成凡士体,他之精费,用族香政火带点做,任其自燃,威微微吹气山脑出二壮可放在第社的未完灰外上,特桃烧玉还剩余三分之吐将北9,第三壮燃烧殆尽,至燃烧至二分之时格其压灭,第由于有前两壮的适应可威轻疼痛,以后每壮都燃烧完全。对于各种痛症与般的急性炎症,效果明慧。
麦粒灸
二、间接灸法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材料将艾炸与施灸输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美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何隔者,称隔附子负。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隔姜灸  
隔姜灸即是以姜为间隔物的灸决,临灸前可根据艾住的大小,沿生姜纤维纵向用刀子切成片状,姜块的直径要求应略大于艾炷的直径,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注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注再负。-股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生要中含有姜辣素,挥发油中含有姜醇、姜烯、樟烯、水芹烯、龙脑、枸橄醛、桉油等,对皮肤有一一定的刺激作用,可扩张血管,增进血液循环。用艾生加温后,其作用可增强数倍,从而加强了艾炷灸的效果。  
适用于切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进精、阳痰、早泄、不孕、痛经、面煤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  
2.隔蒜灸  
选鲜大蒜头用刀沿蒜芽纵向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局部容易起泡,若不欲使之起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大蒜的种类很多,以紫皮大蒜最为适宜。大蒜含有挥发油的大蒜素,有较多的粘液性液体,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但经过1~2注灸后,温度可使其刺激性降低。而且大蒜的粘性液体,可将艾炷牢牢地固定在皮肤上,不易脱落,因此在斜面皮肤上施灸时,是固定艾注的优良隔垫材料。  
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疡、蛇蜗毒虫咬伤等。  
3.隔葱灸  
隔惡灸,较早的记载见于明代。即是以葱作为间隔物的灸法。隔葱灸有如下几种方法:  
隔葱灸:取葱白一-束(约10余根),在相距1~15原米的两头用线相扎,再将两端切去。施灸时,将慧段竖立于穴区,上置大或中艾注进行负治。据症情一般须负7→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  
隔葱泥灸:选葱白若干,剥去老皮,再捣烂成泥状。平塘于穴区,约0.3~0.5厘米厚,直径2-3厘米,上安放艾注点燃施灸。觉烫即易艾生,每次负5-7壮.余同上。  
隔葱盐灸:用葱白两根,食盐20克,艾绒适量。先将食盐炒黄待冷备用。葱白洗净捣成泥,用手压成0.3凰米厚,直径2-3厘米的葱饼一块,备用。先将盐铺于所选穴区(多取神阙穴,以填平脐眼为度),将葱饼置于盐上,再将艾注放在葱饼上,尖明上,点燃,使火力由小到大,绶缦深燃。每次灸7一10壮。余同上。  
主治:覷脱、腹痛、權闭、疝气及乳痈等。  
4.隔附子饼灸  
隔附子饼灸是以附子药饼作闻隔物,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娃,放在应灸丽穴或惠处,点燃施灸,附子饼若干焦可再换新饼,宜灸至肌肤内感觉温热,局部肌肤红殊为度,日灸1次,病意为止。  
附子为马头肥大的块粗。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性辛温大热,有温好补阳的作用。附子饼是将生附子研成细末,加入少量的白及粉,增加其粘度,用水调成泥状存瓶京号所含物质可以被皮肤吸收,另外也可以用附子片,即待用时以黄酒调和,根据艾生的大小制成直径约3厘米,原约0.5厘来的附子饼,加温后附着于饼上的水满将熟附子用水漫透后,力切成0.3-0.5厘来的薄片。  
此法有镇痛、消坚破结、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的阳瘦、早微、通精、先疡久遗不做,以及胃肠虚寒病症如五更泄泻、着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5.隔盐灸  
隔盐灸即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注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柱。也可于食盐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及旁人,般灸5~9壮。食盐极易吸收水分,温度增高时可将水分放出,而盐分的渗透率较高,可以透过皮肤组织,吸收皮肤水分。盐在灸中主要是作为填充材料。使灸的位置形成平面,便于艾注的放置,井通过盐传导艾性的温度刺激皮肤,利用盐对皮肤的作用,以加强灸治效果。  
此法有回阳、教道,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6.隔胡椒灸  
胡椒灸是用胡椒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将白胡椒研成细末,加人适量白面,用水调和制成硬币状圆饼,厚约0.3厘米。中央按成凹陷,再取丁香、肉桂、麝香等药等份研成细末,放于胡椒饼中央凹陷处,将之填平,然后将圆饼放在随灸穴位上,上置艾注施灸。换艾炷不换胡椒饼,每次每穴负5~7壮,以内里觉温热舒适为度。胡椒,辛热,入胃、大肠二经,有温中散案之功。此法适用于风寒湿痹痛,局部麻木不仁、胃寒呕叶及腹痛等症。有温经散寒,通经止痛的作用。  
7.隔韭菜灸  
隔韭菜灸是用韭菜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疡医大全.卷八》说:“疮毒遗后,风寒侵袭,作肿痛者,用业菜杵烂,炙热,放患上,冷则易之。或捣成饼,放忠上,艾炷灸之,使热气入内。”即是取整棵韭菜(连根)适量,洗净琼干,捣烂如犯,制成币状圆饼,放在疮面上,用大艾注点燃施灸,每次灸1~3壮,换炷不换韭菜饼,使热气人内。此法适用于疮疡等证。  
8.隔胡桃壳灸  
隔胡桃壳灸即将胡桃劈为两半去仁,于壳上钻小孔若干,内装干鸡粪,扣患部,以艾条灸之。有解毒消肿止痛作用,主治各种肿毒。   
9.隔皂角灸
皂角灸是用息角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将皂角切成片状,放在惠处,上用艾姓施负。一 般可灸3~7皂角。辛威源。有小毒。归际大肠经,有祛疾、开穷之功。《丹溪心法.救急诸方.第九十六>说:“解九里蜂,用意角钻孔,贴在蜂可处,就皂关孔上用灸三五壮,即安”该书同篇疗蜒蚣、蝎子伤人,亦用此祛。此法适用于蜂重、蚊叮、虫咬等。
10.隔纸灸
强纸负首见子来代的《普济方》,其中记载“用自表纸数重折之,于凉永水内侵程了,然后嫩艾姓,仍估些许雄黄来同燃。或艾娃子安在纸上,用火点着,随即放在舌头上正中为妙。下手灸人拿着一个例匙头于患人口内上胖(脚),隔(隔)住艾烟,呼吸令人如常。”主要用于咳嗽、咯血等。  
11.隔酱灸  
隔酱灸是用酱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一种灸法。(疮病经验全书--卷七》记载:“取顶上施毛中百会大,以酱七搽上,艾灸三壮。”即是指令病人端坐,将其百会穴处头发从根部剪去中指甲大开,取干面酱约5克,敷于百会穴处,置小艾柱灸之。-般每次灸3-5壮,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脱肛。  
12.隔粉灸  
隔粉灸即是以在施灸穴区先铺撒-层滑石粉做为间隔物的灸法。在负疗时往往在滑石粉上再加一-层中药末,以起到艾火之熏灼温热,药物之辛散走窜,滑石粉之润肌护肤三者相结合的治疗效果。  
13.隔树皮灸  
隔树皮灸是传统的隔物负法之一。首见于明代医籍《普济方》:“治卒患瘰病子不痛方:取桃树皮贴上,灸二七壮。”现代有人通过隔椿树皮灸来治疗慢性咽炎,亦取得较好疗效。  
14.隔川椒灸  
隔川椒灸是用川椒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肘后备急方.卷五)记载:疗切肿毒疼痛不可忍者可“搜面团肿头如钱大满中安椒,以面饼子安头上,灸令彻,痛即立止。”操作方法:将适是川椒研为细末,用陈酷调和成糊膏状,制成药饼,厚约0.3厘米,放于惠处,上以中、小艾生施灸。若患者感觉施负处灼痛,应除去艾火,更换新炷再灸。-般可灸5-7壮。川椒,辛温,有小毒,归脾、胃、肾经。有温中、止痛、杀虫、燥湿的作用。此负法适用于切肿毒疼捕、跌仆扭伤所致的伤筋积血,腹胀客满等证。  
15.隔豉饼灸  
隔互豉饼灸即是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内载将淡豆鼓末用黄酒调和成饼,隔饼灸以治发背。后世医家根据豆政有发汗解表作用,在实践中发现此法对痈肿初起,效果颇佳。但须灸至疮部皮肤湿润汗出,这样,邪毒可随汗外出,使病获愈。  
16.隔巴豆灸  
隔巴豆灸最早是以巴豆与其它药物混合制成药饼作隔物灸疗的方法,如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载:“治结胸法,巴豆十四枚,黄连七寸,和皮用。右捣细,唾和成膏,填入脐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矣。不拘壮数,病去为度。”后来也有采取单用巴豆一一味的,如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提及“腹中有积及大便秘结,心腹诸痛,或肠鸣泄泻,以巴豆肉捣为饼,填脐中,负三壮,可至百壮,以效为度。”  
17.隔药饼灸  
隔药饼灸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单味中药或加1~2味辅助中药研末制作而成的隔药饼灸,如上述的隔附子饼负等:另一类系指将复方中药煎汁或研末后加入少量赋形剂制成小饼状,并隔此药饼用艾柱灸或艾条灸的一种间接灸法。古代药饼,多取用辛温芳香药物制成,以起到温中教寒、行气活血的作用。现代无论是药物的组成,施灸的方法及治疗的范围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18.隔药末灸 
隔药未灸法即是以药来作为间隔物的灸法,在古代医籍,但多为单味药物,如《本草第目》中有记载了隔白附子灸:“偏坠疝气,白附子个为末,以艾灸三杜或五壮。”近代医家则多用馆有的则在药末上覆津调填脐上,一层胶布或姜片再灸。治疗的范围也有所扩大。
19.隔鸡蛋壳灸
古籍中尚未见到记载,可能出自民间,是隔鸡蛋壳灸法,是一一种以空鸡蛋壳作为隔物的艾炸间接灸法。近代开始用的构安楼用亮炎,由于正桂高大区较运,受治时热力不大又较安全,故临床上一切的 于小儿疾病的灸治。  
20、隔黄土灸  
隔黄士灸是用黄土作间隔物施灸的一种负法。又称隔黄土饼灸、泥土灸等。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金要方》,用以治疗耳病:“作泥饼子厚薄如像饨皮,瘦耳上四边,忽令泄气,当耳孔上,以草刺泥饼穿作小孔于上,以艾灸之百壮,候耳中痛不可忍即止。侧耳泻却黄水,出尽即差。当负时,若泥干,数易之。“另外还用来治疗痛疫初起:“小觉背上痒痛有异,即火急取净土,水和为泥,捻作饼子,厚二分,關一寸半。粗艾大作往灸泥上,贴着疮上灸之,一炷易饼子。”  
具体方法是以纯净黄土加水制成泥饼,厚约0.6厘米,直径约5厘米,用粗针扎孔数个,放置患处,上面以大,中艾注施灸。灸1壮换1个泥饼,可连续灸5一7壮。施灸壮数不限,以患者感觉温热感透过皮肤,局部舒适为度。此免法适用于背部疔疽外证的初起,负之可使毒邪消散。对局限性湿疹、白鲜及因湿毒而致的其它皮肤病,均有一一定效果。这是因为土能燥湿,胜水之故。  
21.隔陈皮灸  
陈皮曼是用陈皮作间屠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取陈皮活量。研为组末。用生姜汁调成青状,患者取仰卧位,燥湿化痰之功。教贴于中院。神国大上上以中,小艾娃魔灸。般可灸3-5社。陈皮,辛苦温,归牌、肺经,有理气调中, 此法适用于胃腹胀满、饮食不振、呕吐、呃逆等证。

相关内容推荐

与”第七章常用灸法种类和技巧“相关图片

推荐阅读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传统中医艾灸学有哪些书籍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葛洪灸法理论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与”第七章常用灸法种类和技巧“相关文章

百科 艾草 技术 培训 加盟 穴位 资讯 学习 产品 图片 专题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3208号